新闻动态

新闻动态

news center

公司新闻

0111.01

国产OLED屏批量打入高端市场,国产替代有望加速,产业链及行业现状大梳理

OLED称为有机发光二极管,是继CRT和LCD技术后的第三代显示技术,拥有轻薄、高对比度、柔性可弯曲等性能优势,主要应用于智能手机、智能穿戴设备、笔电、平板、电视等领域。OLED相较于LCD屏幕,其显示技术更适合柔性屏、全面屏、屏下指纹解锁、屏下摄像头等技术的搭建,并且在厚度、能耗、温度、抗摔性和对比度等方面更具优势。

根据产品类别,OLED可以分为刚性和柔性屏幕;根据驱动方式的不同,OLED可以分为主动矩阵式(AMOLED)和被动矩阵式(PMOLED),其中,AMOLED是当前主流的技术路线。

产业链

OLED产业链上游包括制造设备、材料、组装零件,中游负责组装制成OLED面板,最后应用于手机、可穿戴设备、笔电/平板、电视等终端领域。

OLED制造成本中设备与有机材料价值量较高,成本占比达到35%和23%。OLED面板主要用于智能手机、智能穿戴设备与电视领域,应用占比分别为70%、10%与6%。

行业现状

1.OLED率先在中小尺寸渗透率持续提升,国内有望占据主导地位

AMOLED是目前OLED屏幕的主流技术,主要应用于手机、电视、电脑、平板、VR、车载显示等场景。AMOLED虽然工艺较为复杂,但其驱动电压低、发光元件寿命长,适合应用在高分辨率面板。

2.AMOLED显示屏已成主流,存量时代供应链降本需求持续

智能手机:AMOLED显示屏已成主流,曲面屏及折叠屏手机应用扩大带动OLED市占率持续提升。智能手机作为OLED最大应用市场,进入存量时代叠加价格下降,手机厂商更加重视成本把控。

LCD向OLED显示系统的切换是导致智能手机BOM成本增加的主要原因,目前OLED面板仍以韩系厂商为主。与面板格局类似,OLED驱动IC目前也主要以韩系厂商为主,国内及台系IC设计厂商替代空间十分广阔。

智能穿戴:消费升级带来新增市场,智能穿戴需求应用广泛。显示器件作为智能穿戴主要成本项,在价格及成本项较为敏感的智能穿戴领域,降本需求十分迫切。

3.中大尺寸OLED:当前渗透率较低,IT/TV领域有望接力中小尺寸推动OLED行业发展。

TV作为OLED另一重要应用市场,渗透率提升潜力巨大。在笔电及平板领域,消费者对于产品使用体验的重视程度更高,因此具有更轻、更薄、显示效果更优等优势的OLED屏幕开始逐渐被主流厂商应用到旗舰产品中。应用于IT及TV的更大尺寸OLED将接力智能手机成为未来OLED行业新的驱动力,也将带动OLED产业局重塑。

4.国内OLED快速发展,带动供应链国产化加速提升

中国OLED显示面板行业迅速发展,进一步带动了OLED上下游各配套产业的同步发展。随着OLED面板厂商的产能提升以及配套材料逐步实现全面国产化,产业链上游企业将具有极大的市场空间。综合比较成本结构,OLED面板上游产业链中设备、有机材料以及驱动IC领域具有更大弹性。

行业前景

1.产能布局前瞻,国内OLED有望占据主导地位

中国已成为全球LCD产业中心,OLED厚积薄发有望快速实现弯道超车。同于LCD产业发展中后期国内厂商才切入的情况,国内厂商在OLED产业发展前中期就已进入,在技术、产能以及市场上,都在快速追赶。

2.国外核心专利到期加速国产化进程

OLED屏幕具有自发光的特性,需采用非常薄的有机发光材料、玻璃基板、封装材料、偏光片等材料组合而成。按OLED材料成本进行拆分,有机材料价值量最高,根据奥来德招股说明书显示,有机发光材料在OLED面板总成本占比中达到约12%,是OLED面板产业链中技术壁垒最高的领域之一。

1)有机发光材料根据分子量和分子属性的不同,分为高分子与小分子材料

小分子材料应用于OLED面板的制备中,小分子材料主要功能层包括电子功能材料、空穴功能材料与发光功能材料。其中,发光功能材料为核心功能材料。

发光功能材料由红、绿、蓝发光主体材料与掺杂材料组合而成。

掺杂材料是实现发光功能的关键,其专利与核心技术被UDC等外国厂商所垄断,具有较高的专利门槛及技术壁垒,随着国外掺杂材料核心专利陆续到期,国内企业有望加速该领域的研发进程;

主体材料由于不受专利限制,技术壁垒相对较低,单价在2000-5000元/克。随着国内企业加大在主体材料领域的研发投入,部分厂商已实现从0到1技术的突破。

2)有机发光材料按生产阶段进行划分,可以分为中间体、前端材料、终端材料三大类

目前,国内多家厂商已经在中间体、升华前粗单体、升华前材料领域具备生产能力。在技术壁垒较高的终端材料领域,奥来德等企业完成技术突破,公司终端材料成品已在多家面板厂商实现量产并出货。